通過對《利潤中心制經營》、《經營與會計》、《利潤中心制經營實踐指南》的細讀,以及聆聽萬老師的培訓,對稻盛和夫的利潤中心制經營有了粗淺的認識,將其總結歸納為:一個理念、兩個部分、三個目的、四個步驟、五個標準、六個原理、七個原則、八大系統、九個重點。僅為個人理解。
1、一個理念:
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是“應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幸福的
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貢獻”。
理念具有指導人們實現其理想和夢想的行為作用。我想這就是稻盛和夫在《利潤中心制經營》一開始就談這個經營理念的原因,就是為了給全體員工描繪一個美好的藍圖,是稻盛和夫的經營智慧。這其實就是企業的奮斗目標和愿景。這也符合馬斯洛的層次需求論。我想企業如果都有這樣一個偉大的愿景,員工一定會與企業同甘共苦的去不懈努力,在努力中實現自己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也使企業不斷的發展和壯大。結合我們公司的經營理念“三和共贏”,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這也是三和能夠取得這樣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這個理念并不是遙不可及,但也不是唾手可得。我常常在思考: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都是為了達到使自己家庭的生活更加幸福的想法,也就是為了自己家人的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這是家庭責任感使然。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步壯大企業家的家庭責任感就會上升或者升華為社會的責任感,就會為員工足額發放工資和建立各種福利以及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這就是在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在做貢獻。
一個個利潤中心制的建立都會培養出許多首先以家庭責任感所驅使、而在企業努力工作和奮斗的員工,當他們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都得到雙豐收的時候,他們的家庭責任感也將和那些企業家一樣升華為社會的責任感,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貢獻。所以,稻盛和夫的這個經營理念不是遙不可及,但還需要全體員工不斷的修煉和努力才會實現,這將是現代企業共同奮斗的目標和夢想。
2、兩個部分:
稻盛和夫把利潤中心制經營模式的實現分為經營哲學和經營實學兩個部分。
經營哲學是其經營實學的前提和和基礎,也是利潤中心制經營的靈魂。
1)哲學
就是人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探討世界本源、本質和共性的問題。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就是做人何謂正確,即“何為正確的做人準則”。
“我就想按照孩提時代被父母及祖輩訓斥教育的,一個人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最基本的標準做判斷”。這是稻盛和夫從人性的角度,從人類靈魂的深處發出的最樸素最真實的一個判斷事物最正確的標準,這樣的標準是沒有任何雜質的,是父母期盼孩子從小開始學會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利潤中心制經營是以人心為基礎的。他認為人心變化無常,但是一旦人心連接起來的話,將是世界上堅不可摧的,歷史上依靠人心成就偉大事業的例子枚不勝舉。所以,他認為率領一個團隊時,沒有比依靠人心更有效的方法了。所以,經營企業或者經營團隊都應該從經營人心開始,人的思想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都好辦。
稻盛和夫也給出了我們正確做人的標準:公平、公正、正義、勇氣、誠實、忍耐、努力、善意、關心、謙虛、博愛。這樣的標準猶如一面鏡子,讓我們每天檢查自己身上的不足,不斷的修煉自己的品行做到正確做人,成為一個具有完美品格的人。
利潤中心制經營的兩個前提條件:
一是企業經營者的人格魅力。經營者必須具備“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貢獻”的明確信念。領導人的公平無私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動力,是其經營的首要前提條件。
二是所謂哲學共有。稻盛哲學里有“一心為本的經營、伙伴式經營、玻璃般透明的經營、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如果缺乏為別人、為企業整體著想的“利他之心”利潤中心制經營將難以推行。因此,在實施“利潤中心制經營”的管理手法時,需要協調利己和利他、協調部門利益和整體利益的辯證法,需要“做人何謂正確:這種高層次的哲學。
《利潤中心制經營》里有這樣一段話“利潤中心制經營并非是世人所稱道的經營訣竅。如果僅僅是經營訣竅的話,那么可以學習其方法和程序,但是僅僅模仿利潤中心制經營的做法,并不能取得很好效果。其原因是利潤中心制經營以經營哲學為基礎,是與公司運作的各項制度息息相關的整體經營管理系統”。
由此,我在思考我們平時的對員工品德修養的培訓還是要以《弟子規》等傳統文化教育為先導,潛移默化員工的思想行為, 不斷修煉“哲學共有”的思想內容,學會正確做人。
2)實學
就是經營企業時實際的管理技術,具體的操作手法。
《利潤中心制經營》、《經營與會計》。在這兩本書里,是以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為主線貫穿在具體的操作宣導中,利潤中心制經營的操作辦法僅僅是點到為止,需要我們去探索體會,這需要一定的悟性和像我們公司董事長這樣具有豐富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人才能感悟到其中的操作方法。
3、三個目的:
學習利潤中心制經營,必須弄清楚利潤中心制經營的三個目的,這樣才能明確利潤中心制經營的本質,其實,這三個目的就是稻盛和夫所構建的經營體系,就是要建立公司和員工的命運共同體。
1)第一個目的:確立與市場掛鉤的部門核算制度。
“需要現在的數字,而不是過去的數字”;產品的銷售價格與成本無關,是由市場決定的;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要的是對成本進行實時的管理,要的是能夠判斷現在經營狀況、應該采取何種措施的“活生生的數字”。
創業不久,稻盛和夫詢問聘請來的會計專家“本月的結算情況”,由此誕生了稻盛和夫經營的原理原則:“追求銷售額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他認為這是超越世人常識的經營精髓。
基于這個原理原則,為了銷售額最大化和經費最小化,如果組織規模過于龐大,最終會變成一筆糊涂賬。于是“把公司劃分為若干 小的單元,建立由小單元在公司內部進行購銷的機制,每個單元就如同是一個中小企業,開展自主經營,確立了與市場掛鉤的部門核算制度。
同時產生了“單位時間核算表”,包括了各利潤中心制的收支情況和每小時產出的附加值。
稻盛和夫沒有把經營業績與薪水獎金掛鉤立即兌現,而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激勵,但會反映在長期的待遇中。大家對這樣的一個薪酬制度表示無法理解,認為不和薪水和獎金掛鉤立即兌現那怎么會有激勵性,僅憑精神鼓勵誰會在乎這個。其實我認為:這正是稻盛和夫的智慧和過人之處,如果業績和薪水獎金立即兌現的話,就會在內部出現相互嫉妒,挫傷工作的積極性,造成諸多內部矛盾,縮減團隊的凝聚力,從而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業績的提升馬上表現在工資的發放中,當出現條件變化的時候員工的降薪就非常困難了,這與人們的心里預期有關,同樣會挫傷員工努力的積極性;但是業績的提升卻是反映在長期的待遇中,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體現出來的,經過長期的實踐所反映出來的人的能力才是最真實可靠的,這不僅是稻盛和夫獨特的激勵機制,也是他別具一格的選人用人賽馬機制。
與市場掛鉤是讓員工緊密聯系市場,經營活動只有與瞬息萬變的市場聯系才是真正的經營活動。部門核算制是讓員工看清楚自己的業績,知道自己的價值和給團隊的貢獻,了解團隊的經營狀況?;诖耍瑢嵭泄緝炔抠忎N的辦法,也才會在質量管理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建立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關系。
2)第二個目的:培訓具有經營者意識的人才。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者一則力不從心,二則對于內部事務要做出最終抉擇,因此,從心底里希望有能夠同甘共苦,擔負起共同經營責任的伙伴。
根據需要把組織劃分成若干個小單元,下放經營權給小單元的領導,所以單位領導會產生“自己也是經營者一員”的感覺和意識,就會萌生出一個經營者的責任感,努力去提高業績,也就從員工的“被動”立場轉變成領導的“主動”立場,這種立場的轉變就是擁有經營者意識的開始。建立員工主人翁的責任感,讓員工成為經營的主人。
3)第三個目的:實現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經營。
首先是化解勞資對立的“大家族主義”。稻盛和夫摸索的結論是:如果經營者尊重工人的立場和權力,讓工人和經營者一樣具有為公司整體做貢獻的想法,那么勞資對立就自然而然的消失。
美國有“合伙人”的經營概念,作為共同經營者的合伙人承擔連帶責任、參與經營的形態。他希望員工都成為合伙人,但是日本的法律規定中沒有這樣一經營形態。
為此、稻盛和夫認為最理想的是全體員工為了勞資雙方共同的目標而能互相合作,并借助日本傳統的“家族”觀念構建這種模式。
全體員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和成就感。
利潤中心制經營通過利潤中心制核算體系,經營領導,以及員工共同經營實現建立企業命運共同體。這樣把員工與組織牢牢地結合在了一起,成為了真正的命運共同體。從而,為同一目標而努力奮斗。
以上三個目的就是利潤中心制經營的本質所在。
4、四個步驟:
利潤中心制組織構建的四個步驟是:
1) 劃分利潤中心制
兩個任務:
一是把組織細分為事業組成單位
二是利潤中心制之間定價
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獨立核算(旨在建立經濟掛鉤的收益驅動)
第二個條件:獨立完成業務(旨在建立具有獨立經營能力的團隊思想)
第三個條件:能夠貫徹公司整體的目標和方針(旨在培養員工共同為實現公司愿景的思想意識)
四個標準:
一是集體小,職能明確
二是組織靈活,能應對市場變化
三是經營者能夠全盤掌握業務狀況
四是支持利潤中心制經營的經營管理部門
2) 委托責任人
讓有實力的人來擔任領導
實力主義原則,不問年齡和閱歷
不撒謊、不欺騙、要正直
領導應該成為公正的裁判
領導就是利潤中心制的經營者
3) 制定核算模式
區別于正統的會計模式----京瓷會計原則
獨特的單位時間核算制
三個方法:收入掌握方法;費用掌握方法;時間掌握方法
4) 利潤中心制運行
用意志來制作核算
制定年度計劃
自上而下制定
按月度制定
范圍涵蓋:銷售額、產值、單位時間、設備、人員
上下反復溝通
領導必須具備燃燒般的強烈愿望
整體認同
在利潤中心制內擁有同一個目標(清晰可見理解一致)
緊扣年度計劃
按月度進行核算管理
全體成員掌握每天的進展情況
堅強的意志
5、五個標準:
確保利潤中心制經營能夠正常運轉需要要健全的內部規章,制定內部規章要參照五個標準。
1) 符合公司的基本思想和價值觀(不能與公司的基本思想和價值觀相悖);
2) 從經營的角度(要符合企業經營活動的規律);
3) 反映經營的實際狀況(要能夠反映經營活動中的客觀真實狀態);
4) 具有一貫性(要與前面制定的制度具有連貫性還要具有前瞻性);
5) 對于整個公司都做到公平(從公司的整個范圍出發不能只顧局部范圍)。
6、六個根本原理:
就是遵循六個“經營實學”根本原理。
1)在工作中修煉:人人都具有潛力,人生就是通過后天修煉開發潛力的過程 (不要急于求成,要在長期的修煉和實踐中完善,一邊推行一邊完善,不斷挖掘和發揮個人潛能) 。
2)經營的經濟性:銷售額最大化、費用最小化(投入產出比最大化)。 3)經營的系統理論:系統思維與條塊思維、理念與工具的關系(相互聯系
不可分割)。
4)經營的進化論:用公司內部競爭促進外部競爭,實現整體提升(實現企業在外部市場的核心競爭能力)。
5)經營辯證法:物質與精神雙豐富、客觀成績與意識心智的互相作用(達到雙贏,實現共贏)。
6)經營水平的螺旋提升原理:一切都是循序漸進、重在改善(持續改進)。
7、七個會計原則:
京瓷會計學的根本就是不拘泥于會計常識,而是回歸事物的本質。
1)一一對應原則:對于物資和資金的流動,要在票據上及時、準確的記錄和反應,做到一一對應。(避免弄虛作假以及公司經濟受損和違法)
2)雙重確認原則:對于生產和經營的各類數據,必須至少有兩人對數據進行確認(防止差錯和違法犯罪)。
3)完美主義原則:生產經營的各環節工作包括經營目標的完成、經營數據的實現,都要求做到完美(做事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
4)肌肉型經營原則:杜絕任何無謂的經費開支,消除任何不能產出利潤的庫存和設備等多余資產(以有用為原則)。
5)提高核算原則:提高核算的及時度、精確度(為經營及時提供決策依據)。
6)現金本位經營原則:指聚焦資金流動,關注經營中最重要的“現金”,
并據此做出正確的經營判斷(以“現金”衡量經營活動的結果)。
7)玻璃般透明的經營原則:無論對內還是對外,會計報表應該如實反映公司的真實情況,必須把經過光明正大的財務處理后的經營數據透明化,讓所有中層人員和普通員工都能了解(建立知情權和監督體系)。
8、八大系統:
利潤中心制經營體系模型的八大系統是:哲學系統、文化系統、策略組織體系、
利潤中心制運作系統、賽馬平臺系統、二元制HR系統、循環改善系統、IT系統。這八大系統中哲學系統統決定著其它系統的正常運行,尤其是文化系統
作為企業的文化氛圍和環境是其它系統建立推行的關鍵。
9、九個重點:
利潤中心制經營模式的實施落地的九個重點,也是推行過程需解決的問題:
1)貫徹經營理念:如何實現企業經營從“個人修煉”到“集體修煉”。
2)如何讓員工與企業成為“精神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目標共同體、利益共同體”,釋放員工潛能。
3)看清經營實際狀況:如何劃分復雜的公司組織、掌握經營實際狀況,貫徹經營者意志。
4)量化授權:推行利潤中心制必須面對經營權下放的問題,如何開展量化的經營授權,預防風險。
5)獨立核算:生產、營銷等部門實施獨立核算比較容易,財務、行政人事等規管部門如何開展。
6)內部定價: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的定價非常關鍵,如何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交易價格。
7)推到“部門墻”:經營組織細分后,如何避免大家的“各自為政”,服從公司整體利益呢。
8)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組織:企業的組織結構要求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如何實現。
9)培養經營人才:優秀企業的核心秘密,如何快速培養出一批“與企業家理念一致的人才”。
公司推行利潤中心制經營這是公司發展的需要,是大勢所趨,不可遲凝,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董事長高瞻遠矚、力挽狂瀾的信心和抉擇!在推行中不斷加強公司內部人員的培訓這將是培訓工作的重要任務。
下一頁:精益生產實施成功的五個步驟
 
        感謝您了解孚瑞,如希望進一步的了解更多,請用電話,微信和釘釘聯系我們。萬老師:13922384578
 
                    微信
 
                    釘釘